找到相关内容291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海德格与龙树:从“语言”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(上)

    其后的基督神学, “虚无性”作为有限之人的一部分; “无”不只是善的丧失,更是反抗上帝的罪恶根源。因此, “无”成了具有否定、恶性的概念,并且导致了无的“不存在”。但在海德格看来, “无”非但...

    妙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664836.html
  • 海德格与龙树:从“语言”概念到实践内涵之比较(下)

    价值虚无之外,就是技术的困境。所谓的价值虚无在西方即是由尼采的“上帝已死”所判定的“虚无主义” ,他点出了现代人类精神生活的无根状态:至于技术困境,则是由于现代技术所造成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现实。海德格...危害的忧心。而解决此一忧心的问题,他认为答案只有一个: “哲学将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。不仅哲学不能,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。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。留给我们的唯一可能...

    妙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4764837.html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:历史、现状及意义

    发展,有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开始关注并参与佛教与科学的对话。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佛教:“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宗教。它应该超越一个人格的上帝并避免神学的教条。它包括了自然界和精神两个方面;...

    王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386512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易学思想述要

    有两个特点:一是现起,在时间上非过去、未来的而是现在的,在空间上又非隐藏的而是显现的;二是变动,刹那变化、迁流不息,转换无常、生灭不停。凡是不符合这两个特点的,如我(灵魂)、自在(上帝)、极微(原子)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0165151.html
  • 中观学派的运动观——以《中论·观去来品》为中心

    不灭的真实存在,如上帝般的至尊。若肯定了间断性的实在,便会以为运动只是短暂的、从属的,而静止才是永生的,才是宇宙的主宰。其实二者都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,有情界积极的努力就没有了意义,因而会形成诸如高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4865186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的九个重点问题

    生。关于这个问题,一神教是以神或上帝作为创造世界的第一推动力。而哲学观点有二:唯心论以心为第一因,唯物论以物质为第一因。  唯识学则认为,万法生起之因,正是种子。在自然界,万物生长皆以种子为因,如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3665358.html
  • 京都学派久松真一的禅观:理解与评论(上)

    死亡之中。保罗反而与净土真宗相近,而久松则抨斥这个宗派,认为它曲解了道元所提出的以身心一体去体证佛陀的精神。按:久松是一个无神论者,他强烈反对觉悟要依于一个外在的精神大能,不管这是上帝也好,阿弥陀佛...可推演出一套宇宙论来,如基督教的上帝、印度数(Hinduism)的梵(Brahman)和儒家特别是末儒如张载所提的气、太虚。非实体主义很难说宇宙论,要说,便得间接地通过终极原理的变现、诈现(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5665424.html
  • 巨松(The Giant Pines)

    师父看中了我,让我成为他的弟子,真是太幸运了。我所受的一切教育——不论是读书识字及经文佛法,都得自于师父的传授。师父生前曾对我的书法表示赞赏,不过直到今天,我仍深信师父的书法才是一流的,而且简直就是上帝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665447.html
  • 超越自我---无我即解脱之前提

    也是在意识当中树立了对于上帝或者真主的景仰,并形成一股强烈的意志力,这种意志力使其在死亡面前,不再恐惧不安,而能达到自我关怀。这也是属于意识范畴的境界。  哲学家在死亡面前能够面带笑容,这是表明他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565489.html
  • 万慧法师一生的研究生活大纲

    “梵”的足而生。这种传说,也如我国古人把一切归之于“天”的情形相似,而西洋人把一切归之于“上帝”也是如此。中国自汉代翻译印度佛教的经、律、论以来,直到宋末才停止翻译,其所译的根据,十分之九可以说是出于...

    重校宗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465522.html